傳感器能“發電”?
更新時間:2009-03-19 點擊量:3148
TEG是德國斯圖加特Fraunhofer的技術開發小組,他們研制出一種傳感器,能把所通過的流體(液體或氣體)的能量自行轉換成電力,也就是說傳感器可以自行“發電”,這大大方便了系統的設計和維護。解決了以往傳感器費用高的問題和維護保養難的問題。
多數傳感器是電池驅動的,所以費用高,更換電池不容易,如果用市電供能,則需要交錯復雜的連線(這是我們為什么看到系統往往電線像蜘蛛網的原因之一)。系統中更有些難以觸及的地方,導致電驅動傳感器的維護保養難上加難。
小組的負責人亞列克斯·賓德拉為我們解釋傳感器發電的工作原理:“轉換成電力的過程在固定的容腔里進行,媒介流體(液體或氣體)像血通過心臟那樣流經這里。由于附壁效應,流體是貼著管道壁流動的;持續流動在這里產生的周期性壓力變動,由回饋部件傳導到壓電陶瓷,由壓電陶瓷zui終把流體的能源轉換成電力。”
團隊成員何塞·拉米雷斯說:“這樣產生的電力在微瓦或毫瓦級,足夠成為循環運行傳感器的能源,讓傳感器讀取并傳出相關的數據。”
不需要配備電源的傳感器適用于有流體經過固定容腔的任何系統,比如補給網絡,或醫學工程。“我們的優勢還在于,不管是空氣還是水,都能用來產生電力。另外,系統中沒有任何移動部分,結構和流程極其簡單,且節省維護開支。”賓德拉說,“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為現在由電池驅動的裝置(如專業水表)提供自主的能量補給,讓它形成*獨立的系統。”